“抗战胜利与铁军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11-10浏览次数:1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铁军精神,11月8日上午,“抗战胜利与铁军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校钱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开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及各直属机构、各地市新研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优秀论文作者代表以及浙江万里学院师生代表共计200人齐聚甬城共叙历史,共话传承。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程渭山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市委秘书奚明,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刘春灏,浙江省政法委原主持工作副书记、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宋光宝,浙江万里学院党委书记王伟忠等领导嘉宾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学术委主任张建明主持。

奚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恰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关键历史节点,承载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使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他系统回顾了宁波在抗战时期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的英勇历程与卓越贡献,强调宁波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要切实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让红色遗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课堂”,让红色故事成为滋养初心的 “精神食粮”。奚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化浙东新四军历史与铁军精神的研究阐释、宣传普及,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血脉,让铁军精神在宁波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宋光宝以“感动、感怀、感奋”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心声。他深情回顾了抗战时期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壮阔历史,表达了对革命先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同时勉励在场嘉宾与师生,要从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红色血脉、续写奋进篇章。

王伟忠代表办单位致欢迎辞。他表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文化传承创新核心场,承办此次高规格学术研讨会,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地方红色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更是以学术之力传承红色基因、以精神之力培育时代新人的具体实践。王伟忠介绍了我校在红色文化育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效,表示学校将充分吸收本次研讨会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把铁军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从抗战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从红色精神中厚植家国情怀,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专题研讨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梁立新以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题发言,从赋能逻辑与赋能路径两个方面,阐释了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契合、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随后,6位获奖论文作者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分别围绕陆埠(慈南)地区抗战贡献、三北根据地核心作用、龙跃在浙南的创新型决策、铁军东进历史、温州华侨抗日壮举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论述的时代启示等议题作了精彩报告,研讨氛围热烈,学术交流深入。

会上,刘春灏对本次研讨会的学术质量与实践价值给予充分肯定,他深刻阐述了铁军精神的核心内涵,指出这一精神历久弥新,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他强调,在新时代弘扬铁军精神,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程渭山作总结发言。他系统回顾了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对本次研讨会在参会规模、论文质量、交流深度上实现的“双突破”给予充分认可。面向未来,他提出四点核心工作要求:坚守政治方向、聚焦能力提升、建强人才队伍、强化规划引领,紧扣“十五五”规划及重要历史节点,科学制定研究计划,推动抗战历史与铁军精神研究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江万里学院联合,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浙东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浙江万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协办。会议通过深入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不仅深化了对抗战历史与铁军精神的认识,更为在新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复兴伟力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支撑和历史启迪。我校也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让伟大抗战精神与铁军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