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学校组织广大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看纪念活动实况直播。上午9时,校长林志华、党委书记王伟忠,校党委领导、机关党委各支部党员代表在行政楼112会议室集中收看大会直播。万里师生观看直播后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充满振奋和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大家纷纷表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我们要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团结奋斗,挺膺担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商学院党委
商学院党委积极响应,采取"云端集中+分散观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师生观看纪念大会。云端相聚,爱国热情跨越时空。商学院14个基层党支部分别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在线观看。通过观看,不仅让师生们感受到了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还强化了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金融学23A1班马启尊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31612 部队,服役期间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他讲到:“今天的阅兵仪式,我是在实习单位观看的。当看着身着橄榄绿的陆军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掠过屏幕时,那整齐划一的队列、挺拔如松的身姿,瞬间将我的目光牢牢锁住。就在这一刻,我掌心那道曾因常年握枪磨出的浅痕,忽然像被温热的记忆唤醒般微微发烫。这道泛着淡粉色的印记,是我从军营带到校园的‘红色勋章’。镜头拉近时,看到受阅战士们手中锃亮的自动步枪、肩上沉甸甸的战术背囊时,记忆突然如潮水般涌来。恍惚间,我仿佛又站在了军营的靶场上。如今我脱下军装离开军营,从一名军人变回学生,这不是红色精神传承的终点,而是换一种身份、换一个战场,继续践行初心的起点。我将继续拼搏,将所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以青春之我,建设盛世中华!
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党委
9月3日上午,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党委采取“集中组织+分散观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师生以多种形式收看大会实况,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坚定报国信念。各党支部观看后及时组织专题讨论,深入交流心得体会。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学们则为国家发展成就倍感自豪,立志勤奋学习、成才报国。此次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有效引导师生把爱校、爱国、爱党之情融为一体,切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法学院党委
法学院党委组织教师代表、学生代表30余人于7#310教室集中观看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现场氛围热烈,大家在恢弘仪式中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院其他师生也通过线上平台同步观看。
教师代表、法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崔艳峰感慨道,“阅兵仪式是一本生动的思政教材,对师生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法学院专业教师,我将把九三阅兵的感受感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法治精神,为法治中国和强大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
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呼吁师生观看九三阅兵。观看过后,汉语言文学23A1班郭语璇表示:“当听到激昂的军乐声,当看到受阅部队的威武雄姿时,我的内心激荡着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阅兵方阵向我们展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型战机、导弹、坦克等武器装备。这些装备体现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更为中国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九三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外语学院党委
外语学院党委精心部署、周密组织。全院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多种方式观看纪念大会直播,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重温峥嵘岁月,在铿锵奋进的旋律中汲取前行力量。
学院党委提前下发通知,明确观看要求与学习重点。暑期留校的学生在学院204教室集体观礼,大屏幕上铁流滚滚的受阅方阵与响彻云霄的胜利号角,让在场师生深受震撼,不时响起自发的掌声。观看过程中,师生们凝神聚气,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眼神中闪烁着信仰的光芒;当抗战老兵方阵乘车驶过,许多同学眼含热泪,深刻体会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悲壮史诗。仪式结束后,学院迅速组织线上线下交流,教师们纷纷表示:“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让青年一代明白,和平从不是历史的常态,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用奋斗守护的珍宝。”学生党员们感叹:“阅兵式上的‘中国力量’让我热血沸腾,新时代青年当以青春之我捍卫盛世之中华!”
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党委
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党委认真组织全院师生收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并积极开展热学热议。
该院今年新发展的预备党员杨礼优同学,与家人一同全程观看了此次大会。当国旗冉冉升起、礼炮鸣鸣震响时,她和家人情不自禁地挥动手中的小红旗,眼中饱含激动与自豪。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有力的讲话,徒步方队的铿锵步伐、装备方队的威武阵列,都让她深切感受到祖国强大的辉煌历程与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杨礼优在交流中表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铭记历史,不断提升专业本领和党性修养,把个人艺术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她的感悟不仅是个人的心声,更是广大青年学子立足专业、奋发向上的真实写照,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践行动的坚定决心。
生物与环境学院党委
9月3日上午,生物与环境学院党委组织学院师生在64-316会议室集中观看了纪念大会。在观看过程中,师生们全神贯注,被阅兵式的庄严氛围和宏大场面所震撼。当45支整齐的方队、首次亮相的先进武器装备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现场不时响起惊呼。
观看结束后,师生们热议观看感受。大家一致认为,这场阅兵不仅是对那段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广大师生的一次深刻爱国主义教育。生环人将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脚踏实地搞科研、孜孜不倦学新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
9月3日上午,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以党支部、实验室、班级为单位组织学院师生共同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中,铿锵方队踏响历史回响,精良装备彰显大国底气,师生们屏息凝视,不时随方阵行进自发鼓掌。
当网络空间作战方队、电子对抗方队驶过镜头,会议室里响起阵阵掌声。“从抗战时的通信密码战,到如今智能化装备的‘中国芯’,背后都是硬核技术支撑。”软件工程系教师张延红结合专业谈道,要把这种技术报国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看到装备上的每一处智能控制细节,都让我更懂‘科技强军’的分量。”2022级区块链工程专业学生闫文彤说。我院师生将以更加昂扬姿态投身教学与成长,在强国征程书写青春担当。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党委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电子信息工程22A1陈恩绮分享观看心得:纪念胜利,是为了走向新的胜利。观看九三阅兵,我热血沸腾,自豪满溢。受阅方队步伐整齐、坚定有力,尽显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与使命担当;先进装备列阵而过、气势恢弘,充分彰显我国国防建设的卓越成就与雄厚实力。
忆往昔峥嵘,八十年前,先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热血与生命铺就抗战胜利之路,换来今日山河无恙。看今朝盛景,这场阅兵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回望,更是对和平的矢志捍卫和对未来的铿锵誓言。展未来宏图,吾辈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铭记历史荣光,赓续先辈精神,在各自赛道上扬鞭奋蹄,以笃行之勇毅、拼搏之锐气,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青春动能、贡献青年智慧!
中德品牌学部党总支
中德品牌学部党总支于9月3日上午组织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看了纪念大会。在学部51-104会议室参加集中观看活动的教职工精神饱满,看到气势磅礴的分列式和震撼人心的装备展示,难掩自豪与赞叹。纪念大会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庄严盛大的九三阅兵令人心潮澎湃,既凸显了纪念抗战胜利的鲜明主题,体现了能打胜仗的实力底气,又进一步激发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自主收看的师生也纷纷表达观看感受。党员教师翁莹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深刻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历程,强调了中国抗战为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共同安全、避免历史重演的坚定决心。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并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勇担教育强国的时代重任。学生党员张心怡表示,今天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观看了纪念大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没有理由不铭记这段历史,更没有理由不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深感责任在肩,唯有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才能真正告慰英烈。今后我将更加珍惜学习机会,锤炼本领、锻造品格,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通过组织集体观看、分散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忆抗战烽火、共话精神传承,共同感受今日盛世中华的现场。在钱湖校区新落成的初心长廊虚拟仿真思政课基地,学院组织教师代表进行了集中观看。观看后,大家一致认为,直播现场的每一帧画面都展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展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彰显了中国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永远传承和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按照“六要”要求锤炼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效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培育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奋斗精神、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
万里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团长、物流管理23A6班万大千讲到:“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进。这次阅兵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抗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民族觉醒的起点。我们铭记历史,不是沉湎于伤痛,而是为了在铭记中汲取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相信未来我们宣讲团可以用声音不断传播这份精神力量,用自立自强告慰先辈:这盛世,如您所愿,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们!
现代农学院党总支
9月3日上午,现代农学院党总支分设2个集中观看点同步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场上,令人振奋的是各类新型武器装备的亮相。从精准列阵的尖端装备到信息化作战系统,每一项创新突破,都是国家科技实力的生动注脚。这让我们深切意识到,武器装备的创新是守护家国的保障。这份“科技强则国家强”的信念,与我们深耕农业科研的初心不谋而合。
现代农学院与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深耕现代农业与海洋生物种业领域,以科研之力筑牢国家种业安全防线、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份科研担当,本质上与军工科研者攻关武器技术、军人守护领土安全同源同向,都是以创新之力为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筑基。我们当以军人的奉献精神为标尺,在科研征途上勇闯技术难关、深耕育种事业,全力助推生物种业实现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守护国家农业命脉注入更强科研动能。
余姚创新研究院党总支
余姚创新研究院党总支组织师生在一楼大厅认真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气氛庄严热烈,观看后师生反响热烈。碳中和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赵树朋表示:“9月3日,研究院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念大会。伴随庄严国歌,当各列方阵与铁甲方队依次经过,山呼海啸般的掌声让我心潮澎湃。那一刻,我深切体悟到:今日和平来之不易,是千万同胞以生命换来;今日强盛,是无数先辈用血肉筑成。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背景检阅部队,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捍卫和平的决心。这既是对历史的告慰,也是对未来的宣言。作为新时代博士研究生,我们要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转化为“强国有我,青春作答”的实际行动。在科研学习中磨砺本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真实而自信的中国声音。抗战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文献与信息中心党总支
文献与信息中心党总支的党员同志们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形式观看了纪念大会直播活动。同志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整齐划一的方阵,看着听着那铿锵有力的步伐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心中充满激动与自豪,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责任,把爱国和拼搏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这次阅兵仪式是一场庄严肃穆的盛典,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必将铭记先辈们的牺牲和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华美生命健康学院直属党支部
华美生命健康学院影像工程23A2班的金佳璐谈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我在屏幕前,全程注视着天安门广场上那盛大的阅兵仪式。当铿锵的脚步声震彻大地,当先进的装备列阵而过,当鲜红的旗帜迎飘扬,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感慨。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精神的传承,让我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此次大阅兵,让我们再次回望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更让我们看清了肩负的时代使命。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和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要将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行动践行担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继续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
继续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学院教师进行了集中观看。学院教师、退役军人朱亮、谢国振都曾服役于铁军旅,在受阅仪式中看到老部队,他们肃然起立、敬礼,举手敬礼的姿势依然标准,那份军人本色、那股军魂气息,早已融入血液,成为永不褪去的生命底色。谢国振激动地说:“我们这些穿过军装的人,本质上都是‘永不退役’的战士,只不过换了一个岗位继续为国家奉献。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将做到“退伍不褪色”,把观看阅兵激发的自豪感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实际行动,助力学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文体部直属党支部
观看纪念大会后,吴进老师讲到:“1931—1945,14年浴血奋战,14年艰苦卓绝,四万万人不屈抗争,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和平史册的伟大胜利。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奋斗的征程未有穷期。作为一名新入职的高校体育教师,我在观看九三阅兵式后深切感悟到抗战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与团结力量。正是这种精神,支撑先辈们在民族危亡关头挺身而出,也应成为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将把抗战精神融入到教学与科研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