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建品牌助振兴

作者: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发布时间:2024-06-04浏览:188

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主体为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师党员,目前共有教师党员19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党员11人,占党员人数的58%。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理念,对标“七个有力”样板党支部建设重点任务,创新制定“一三七”工作法,持续深化“党建+乡建”支部品牌。

2021年以来,支部先后获批宁波市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3年,支部助力学院党委获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23年,以冯道刚等支部党员为主体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团队荣获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宁波市工人先锋号;2024年,支部被推荐为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试点。

创新“一三七”工作法实现“互融互促”共发展

支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支部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聚焦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支部“一三七”工作法,以一个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三项保障(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七个举措(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可示范可推广的支部工作机制、加强协同育人和研究工作、创建样板支部工作新模式、做好经验宣传示范)切实做到基层党支部的“七个有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支部打破师生支部、专业、学科间的壁垒,在各教科研工作现场成立多个临时党小组,骨干党员兼任临时党小组组长,促进党建、教学、科研同步发展。近3年,支部党员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省自然基金等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纵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超1000万元。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市重点学科建设、硕士学位点申报等学院重大发展任务中,支部党员关键成果贡献率达60-80%不等。

深化“党建+乡建”品牌走出“乡村振兴”共富路

支部以“乡村振兴”“人才强国”国家战略为指引,充分发挥校地党建资源,鼓励党员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以科技特派员、技术顾问、挂职锻炼、培训专家等形式,积极投身“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等建设活动。支部着力打造1个“党建+乡建”党建品牌,制定1套“校地党建联建”机制,培育1支“艺术+乡建+优秀党员”师资队伍。首先,依托设计学院服务乡村建设产业链的优势学科专业群,打造了以设计艺术学为核心的设计学市级重点学科群,构建了以环境设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龙头艺工结合的优势专业群,奠定了艺术乡建工作的专业基础。其次,基于学院现有临港城乡设计学院、凤凰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两大特色产业学院,联动 37 个村镇、 20余家本土龙头文创企业、10 余家城建园林公司,以及全国(宁波)文化创意产教合作联盟、宁波文化创意学院、海峡两岸甬台高校文化创意联盟、浙江省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联盟等产教合作平台资源优势,铺就了艺术乡建工作的平台基础;再次,组建了一支能把握政策方向、研究理论前沿,也能上山下地的人才队伍,成为涵盖咨询、策划、设计、施工、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夯实了艺术乡建工作的人才基础。近年来,支部累计完成各类“乡建”项目50余项,服务足迹遍布宁波、杭州、丽水等地70多个乡村、社区。以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柳海宁、谢晓鸿团队为典型的“乡建”服务团队为塘溪东山村等10余个村镇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助力乡村产业调整,促进当地增收500万以上。

构建“三全育人”模式推动“师生同频”共成长

支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的时时处处,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党员教师围绕乡村振兴大主题,以培养具有“乡建”特长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为目标,利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村,学以致用助力乡村实现共同富裕。2019年以来,支部党员教师带领学生组织开展“乡间造梦计划”“艺术振兴乡村”“创意点亮乡村”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及志愿服务项目累计超80次,参与师生超过2000人次。

支部重视发现、选树身边优秀典型,讲好榜样故事,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支部聚焦4个主题(毕设做在大地上、科技特派员在路上、课程思政在课上、乡村振兴在肩上)教师典型人物,面向学院师生举办12场经验与事迹报告会宣传典型,引导党员师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类乡建主题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广泛社会关注,累计获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平台、浙江日报以及宁波电视台、宁波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120余篇次。2023年4月,教师第二党支部先进事迹受到浙江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

下一步,支部将以党建为引领,严格按照国家样板支部建设要求,持续深化“一三七”工作法,切实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支部品牌辐射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构建“党建+课程”“党建+科研”“党建+乡建”“党建+文创”“党建+社会服务”五位一体学院特色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